高考填志愿選擇一所好的大學還是比較重要的,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關鍵起點,是進入職業生涯第一次重要的選擇,是設計未來人生的的起點。本文幫大家介紹了關于北京市一本醫藥類大學名單及排名數據,希望大家在填報志愿的適合關注北京市一本醫藥類大學的適合有幫助。
北京市的一本醫藥類大學具體名單及排名如下: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大學名稱 | 大學層次 | 大學分類 | 是否211 | 是否985 | 是否雙一流 |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本科 | 醫藥 | 是 | 是 | 是 |
首都醫科大學 | 本科 | 醫藥 | 否 | 否 | 否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本科 | 醫藥 | 是 | 否 | 是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本科 | 醫藥 | 否 | 否 | 是 |
清華大學醫學部 | 本科 | 醫藥 | 是 | 是 | 是 |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醫學部(簡稱“北醫”)地處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是中國政府創辦的第一所西醫院校,是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的高等學校之一,具有百年歷史,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學科覆蓋醫學門類中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護理學、醫學技術、中西醫結合以及理學、工學、教育學、哲學、文學等門類的部分學科。教學貫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繼續教育全過程�,F有8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點,77個二級學科點),9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點,81個二級學科點),9個博士后流動站。設有5個學院: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醫學人文學院。6。
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教授為首任校長�,F任黨委書記為呼文亮研究員,校長為我國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饒毅教授。 學校校本部設有11個學院、1個研究中心和1所附屬衛生學校,包括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中醫藥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學院、燕京醫學院,腦重大疾病研究中心,附屬衛生學校。學�,F有21所臨床醫學院(其中19所為附屬醫院),包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干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學校現任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 ”本┲嗅t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入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2018年,成。
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于1956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于1917 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57 年起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是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院校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以引領我國醫學科技教育發展和維護人民健康為己任,教育人才輩出,科研碩果累累,醫療領銜行業,為我國現代科學醫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之初,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創了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高等護理教育、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和最早的公共衛生實踐,取得了“北京猿人研究”“單體麻黃素提取”“黑熱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在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根治絨毛膜上皮。
清華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于2001年10月,著名醫學科學家、兩院院士吳階平先生擔任首任院長,生物物理學家趙南明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院士、神經科學家魯白教授、免疫學家董晨教授先后擔任常務副院長。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董晨教授擔任醫學院院長。2020年12月,祁海教授擔任醫學院院長。清華大學醫學院致力于培養既掌握臨床技能又具備科研能力,能在醫學領域從事研究、醫療服務、教學管理、技術創新的醫學科學家、高級臨床醫生、醫學教育工作者和大健康產業技術創新人才。經過近20年的發展,清華醫學院在多個學科擁有卓越的研究成果和大量正在進行的前沿工作,已經形成了引領新方向的國際影響力,具有廣闊的產業。
年份 | 大學名稱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73 | 1018 |
2022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71 | 1132 |
2022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70 | 1207 |
2022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20 | 5999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15 | 6652 |
2022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03 | 8264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93 | 9695 |
2022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80 | 11702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67 | 13770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62 | 14584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60 | 14943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59 | 15106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59 | 15106 |
2022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50 | 16590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49 | 16780 |
2022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44 | 17717 |
2022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16 | 22777 |
2021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64 | 1150 |
2021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64 | 1150 |
2021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62 | 1292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13 | 6212 |
2021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09 | 6754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97 | 8453 |
2021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90 | 9507 |
2021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76 | 11649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66 | 13255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62 | 13910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53 | 15441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51 | 15758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50 | 15922 |
2021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40 | 17575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39 | 17770 |
2021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34 | 18580 |
2021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07 | 23094 |
2020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67 | 1297 |
2020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65 | 1437 |
2020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14 | 7012 |
2020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605 | 8400 |
2020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98 | 9530 |
2020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86 | 11484 |
2020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71 | 14096 |
2020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64 | 15332 |
2020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62 | 15703 |
2020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55 | 16998 |
2020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47 | 18429 |
2020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46 | 18623 |
2020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36 | 20448 |
2020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本科 | 514 | 24810 |
全國100所醫學院校實力排行榜
醫學專業是這幾年高考志愿填報的大熱門,在院校合并后,除了中醫類學科,醫學類學科實力最強的幾乎都是綜合類985高校,因此,分數一直居高不下。
為了讓廣大考生和家長全面了解各大學醫學類學科的實力,根據第四輪學科評估的結果,把醫學類的五個學科評比結果整理出來,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幫助。
一、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 | |||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1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2 | 浙江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3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A | 2%~5% |
4 | 復旦大學 | A | 2%~5% |
5 | 北京大學 | A- | 5%~10% |
6 | 首都醫科大學 | A- | 5%~10% |
7 | 華中科技大學 | A- | 5%~10% |
8 | 中南大學 | A- | 5%~10% |
9 | 中山大學 | A- | 5%~10% |
10 | 四川大學 | A- | 5%~10% |
11 | 中國醫科大學 | B+ | 10%~20% |
12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B+ | 10%~20% |
13 | 南京醫科大學 | B+ | 10%~20% |
14 | 山東大學 | B+ | 10%~20% |
15 | 重慶醫科大學 | B+ | 10%~20% |
16 | 第二軍醫大學 | B+ | 10%~20% |
17 | 第四軍醫大學 | B+ | 10%~20% |
18 | 天津醫科大學 | B | 20%~30% |
19 | 大連醫科大學 | B | 20%~30% |
20 | 吉林大學 | B | 20%~30% |
21 | 同濟大學 | B | 20%~30% |
22 | 鄭州大學 | B | 20%~30% |
23 | 武漢大學 | B | 20%~30% |
24 | 西安交通大學 | B | 20%~30% |
25 | 南方醫科大學 | B | 20%~30% |
26 | 南開大學 | B- | 30%~40% |
27 | 河北醫科大學 | B- | 30%~40% |
28 | 山西醫科大學 | B- | 30%~40% |
29 | 蘇州大學 | B- | 30%~40% |
30 | 溫州醫科大學 | B- | 30%~40% |
31 | 安徽醫科大學 | B- | 30%~40% |
32 | 南昌大學 | B- | 30%~40% |
33 | 廣州醫科大學 | B- | 30%~40% |
34 | 昆明醫科大學 | B- | 30%~40% |
35 | 徐州醫科大學 | C+ | 40%~50% |
36 | 濟南大學 | C+ | 40%~50% |
37 | 暨南大學 | C+ | 40%~50% |
38 | 汕頭大學 | C+ | 40%~50% |
39 | 廣西醫科大學 | C+ | 40%~50% |
40 | 蘭州大學 | C+ | 40%~50% |
41 | 寧夏醫科大學 | C+ | 40%~50% |
42 | 新疆醫科大學 | C+ | 40%~50% |
43 | 青島大學 | C+ | 40%~50% |
44 | 錦州醫科大學 | C | 50%~60% |
45 | 延邊大學 | C | 50%~60% |
46 | 江蘇大學 | C | 50%~60% |
47 | 南通大學 | C | 50%~60% |
48 | 廈門大學 | C | 50%~60% |
49 | 新鄉醫學院 | C | 50%~60% |
50 | 廣東醫科大學 | C | 50%~60% |
51 | 貴州醫科大學 | C | 50%~60% |
52 | 河北大學 | C- | 60%~70% |
53 | 內蒙古醫科大學 | C- | 60%~70% |
54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C- | 60%~70% |
55 | 蚌埠醫學院 | C- | 60%~70% |
56 | 河南大學 | C- | 60%~70% |
57 | 西南醫科大學 | C- | 60%~70% |
58 | 遵義醫學院 | C- | 60%~70% |
59 | 青海大學 | C- | 60%~70% |
60 | 石河子大學 | C- | 60%~70% |
二、口腔醫學
口腔醫學 | |||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1 | 北京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2 | 四川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3 | 第四軍醫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B+ | 10%~20% |
5 | 南京醫科大學 | B+ | 10%~20% |
6 | 武漢大學 | B+ | 10%~20% |
7 | 中山大學 | B+ | 10%~20% |
8 | 首都醫科大學 | B | 20%~30% |
9 | 中國醫科大學 | B | 20%~30% |
10 | 浙江大學 | B | 20%~30% |
11 | 山東大學 | B | 20%~30% |
12 | 天津醫科大學 | B- | 30%~40% |
13 | 吉林大學 | B- | 30%~40% |
14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B- | 30%~40% |
15 | 同濟大學 | B- | 30%~40% |
16 | 大連醫科大學 | C+ | 40%~50% |
17 | 廣西醫科大學 | C+ | 40%~50% |
18 | 重慶醫科大學 | C+ | 40%~50% |
19 | 西安交通大學 | C+ | 40%~50% |
20 | 安徽醫科大學 | C | 50%~60% |
21 | 華中科技大學 | C | 50%~60% |
22 | 中南大學 | C | 50%~60% |
23 | 昆明醫科大學 | C | 50%~60% |
24 | 南開大學 | C- | 60%~70% |
25 | 河北醫科大學 | C- | 60%~70% |
26 | 溫州醫科大學 | C- | 60%~70% |
27 | 蘭州大學 | C- | 60%~70% |
28 | 南方醫科大學 | C- | 60%~70% |
三、中醫學
中醫學 | |||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1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2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3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A- | 5%~10% |
4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B+ | 10%~20% |
5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B+ | 10%~20% |
6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B+ | 10%~20% |
7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B+ | 10%~20% |
8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B | 20%~30% |
9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B | 20%~30% |
10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B | 20%~30% |
11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B | 20%~30% |
12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B- | 30%~40% |
13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B- | 30%~40% |
14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B- | 30%~40% |
15 | 首都醫科大學 | C+ | 40%~50% |
16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C+ | 40%~50% |
17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C+ | 40%~50% |
18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C+ | 40%~50% |
19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C+ | 40%~50% |
20 | 貴陽中醫學院 | C | 50%~60% |
21 | 陜西中醫藥大學 | C | 50%~60% |
22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C | 50%~60% |
23 | 廈門大學 | C- | 60%~70% |
24 | 云南中醫學院 | C- | 60%~70% |
25 | 河北中醫學院 | C- | 60%~70% |
四、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 | |||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1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2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3 | 復旦大學 | A- | 5%~10% |
4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A- | 5%~10% |
5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A- | 5%~10% |
6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B+ | 10%~20% |
7 | 大連醫科大學 | B+ | 10%~20% |
8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B+ | 10%~20% |
9 | 四川大學 | B+ | 10%~20% |
10 | 南方醫科大學 | B+ | 10%~20% |
11 | 北京大學 | B | 20%~30% |
12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B | 20%~30% |
13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B | 20%~30% |
14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20%~30% |
15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B | 20%~30% |
16 | 第二軍醫大學 | B | 20%~30% |
17 | 天津醫科大學 | B- | 30%~40% |
18 | 河北醫科大學 | B- | 30%~40% |
19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B- | 30%~40% |
20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B- | 30%~40% |
21 | 第四軍醫大學 | B- | 30%~40% |
22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C+ | 40%~50% |
23 | 上海交通大學 | C+ | 40%~50% |
24 | 中國藥科大學 | C+ | 40%~50% |
25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C+ | 40%~50% |
26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C+ | 40%~50% |
27 | 暨南大學 | C+ | 40%~50% |
28 | 首都醫科大學 | C | 50%~60% |
29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C | 50%~60% |
30 | 中山大學 | C | 50%~60% |
31 | 新疆醫科大學 | C | 50%~60% |
32 | 河北中醫學院 | C | 50%~60% |
33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C- | 60%~70% |
34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C- | 60%~70% |
35 | 西安交通大學 | C- | 60%~70% |
36 | 陜西中醫藥大學 | C- | 60%~70% |
37 | 揚州大學 | C- | 60%~70% |
五、基礎醫學
基礎醫學 | |||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1 | 北京大學 | A+ | 前2%或前2名 |
2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A+ | 前2%或前2名 |
3 | 復旦大學 | A | 2%~5%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5%~10% |
5 | 浙江大學 | A- | 5%~10% |
6 | 中山大學 | A- | 5%~10% |
7 | 第二軍醫大學 | A- | 5%~10% |
8 | 天津醫科大學 | B+ | 10%~20% |
9 | 蘇州大學 | B+ | 10%~20% |
10 | 南京醫科大學 | B+ | 10%~20% |
11 | 山東大學 | B+ | 10%~20% |
12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10%~20% |
13 | 中南大學 | B+ | 10%~20% |
14 | 四川大學 | B+ | 10%~20% |
15 | 南方醫科大學 | B+ | 10%~20% |
16 | 首都醫科大學 | B | 20%~30% |
17 | 中國醫科大學 | B | 20%~30% |
18 | 大連醫科大學 | B | 20%~30% |
19 | 吉林大學 | B | 20%~30% |
20 | 同濟大學 | B | 20%~30% |
21 | 武漢大學 | B | 20%~30% |
22 | 西安交通大學 | B | 20%~30% |
23 | 第四軍醫大學 | B | 20%~30% |
24 | 南開大學 | B- | 30%~40% |
25 | 河北醫科大學 | B- | 30%~40% |
26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B- | 30%~40% |
27 | 南通大學 | B- | 30%~40% |
28 | 鄭州大學 | B- | 30%~40% |
29 | 暨南大學 | B- | 30%~40% |
30 | 重慶醫科大學 | B- | 30%~40% |
31 | 蘭州大學 | B- | 30%~40% |
32 | 徐州醫科大學 | C+ | 40%~50% |
33 | 安徽醫科大學 | C+ | 40%~50% |
34 | 廈門大學 | C+ | 40%~50% |
35 | 南昌大學 | C+ | 40%~50% |
36 | 南華大學 | C+ | 40%~50% |
37 | 廣西醫科大學 | C+ | 40%~50% |
38 | 貴州醫科大學 | C+ | 40%~50% |
39 | 青島大學 | C+ | 40%~50% |
40 | 山西醫科大學 | C | 50%~60% |
41 | 新鄉醫學院 | C | 50%~60% |
42 | 汕頭大學 | C | 50%~60% |
43 | 廣州醫科大學 | C | 50%~60% |
44 | 昆明醫科大學 | C | 50%~60% |
45 | 寧夏醫科大學 | C | 50%~60% |
46 | 石河子大學 | C | 50%~60% |
47 | 華北理工大學 | C- | 60%~70% |
48 | 錦州醫科大學 | C- | 60%~70% |
49 | 江蘇大學 | C- | 60%~70% |
50 | 溫州醫科大學 | C- | 60%~70% |
51 | 蚌埠醫學院 | C- | 60%~70% |
52 | 湖南師范大學 | C- | 60%~70% |
53 | 桂林醫學院 | C- | 60%~70% |
54 | 新疆醫科大學 | C- | 60%~70% |
2023年北京高考志愿填報時間:本科志愿填報時間:6月27日至7月1日;�?浦驹柑顖髸r間:7月21日至7月22日。一、2023年北京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北京高考本科志愿填報時間:6月27日至7月1日北京高考�?浦驹柑顖髸r間:7月21日至7月22日北京本科階段的志愿填報與錄取投檔采用院校專業組方式。院校專業組由院校根據不同專業(或專業類)的人才培養需要和選考科目要求設置,是本科志愿填報與錄取投檔的基本單...查看更多
一、北京市高考成績今日幾點出來高考結束后,終于到高考放榜時間,北京市高考成績今日幾點出來,在哪里查詢,此文為大家重點詳細的介紹,北京市高考成績具體公布時間為6月25日10點左右考生進入北京教育考試院:https://www.bjeea.cn/,輸入身份信息和準考證即可查詢自己的成績,那么查分后如何填報志愿需要做什么,一起來看下文。二、北京市高考志愿填報相關注意事項專科提前批有哪些類型院校第一類:軍...查看更多
一、北京市高考成績怎么查詢系統2033年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系統入口為:入北京教育考試院:https://www.bjeea.cn/,北京預計于2023年6月25日公布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和考生成績。考生可登錄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http://www.bjeea.edu.cn/)免費查分。,高考成績查詢要要及時關注本省志愿填報的注意事項!二、北京市高考志愿如何找到沖穩保院校高考填報志愿的方法與技巧1...查看更多
一、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方式入口首先高考祝福大家金榜題名,考上好的大學!2023年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方式入口時間分別為如下: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入口地址為https://www.bjeea.cn/,考生輸入準考證直接可以查詢自己的成績排名 ,北京預計于2023年6月25日公布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和考生成績。考生可登錄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http://www.bjeea.edu.cn/)免費查分。。二、...查看更多
2023北京高考成績在全市排名查詢可以通過一分一段表查詢,通過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表,知道自己的分數在北京全市的排名,高考一分一段表是確定高考學生位次的關鍵性文件。一、2023年北京成績排名查詢系統網址登錄入口北京成績排名查詢系統網址登錄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二、2023年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表2023年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表(綜合)暫未公布,公布后,這里會在第一時間為大...查看更多
高考一分一段表是考生分數段統計表,通過一分一段表我們可以查看自己的高考位次排名,然后根據位次排名來選擇自己能上的大學和專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表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2023年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表在哪里查詢2023年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表查詢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 二、2022年北京高考一分一段表(綜合)分數位次區間同分人數700~750...查看更多
2023北京高考查分時間一般是6月25日中午12點左右,考生即可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分數,具體時間要以北京教育考試院官方實際公布時間為準。一、2023年北京高考成績幾點可以查2023北京高考查分時間一般是6月25日中午12點左右,考生即可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分數,具體時間要以北京教育考試院官方實際公布時間為準�?忌图议L可以通過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北京旗艦店網、“北京通”APP、“北京...查看更多
2023年北京市高考成績將于6月25日中午前發布,同時將發布各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和全市考生分數分布表。一、2023年北京高考成績查詢時間2023年北京市高考成績將于6月25日中午前發布,同時將發布各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和全市考生分數分布表。6月27日8時至7月1日17時,統考考生填報本科志愿,單考考生填報單招志愿。北京市2023年本科批次錄取將于7月6日至7月21日進行,�?浦驹柑顖髮�7月2...查看更多
北京市查分前,需要準考證,身份證號,考生號,考生姓名等信息,有的地區還需要準考證密碼等,在考試后要妥善保管這些信息,查分前提前準備好。查分后,若感覺高考分數有誤一定要向北京招生考試院申請復查。一、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網址2023年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網址入口為:北京教育考試院https://www.bjeea.cn/,考生可以在北京市高考成績放榜時進入模擬志愿填報查詢可以上的大學,聚志愿模擬填...查看更多
北京市進行高考成績查詢之前,需要準備好以下信息:姓名、身份證號碼、考生號。如果信息不正確,需要第一時間聯系高考辦公室進行更正,在信息更正之前是無法查詢成績的。為了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泄露,需要在查詢成績前建立密保措施,例如設置查詢密碼。查詢結果一旦出現異常,需要及時聯系北京高考辦公室進行咨詢和解決。一、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網址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網址入口為:北京教育考試院https://www.b...查看更多
盼望著,盼望著,北京市高考成績呼之欲出!今天老師為家長和考生準備了高考成績查詢方式以及成績查詢后的注意事項,一起來了解吧!查分前,需要準考證,身份證號,考生號,考生姓名等信息,有的地區還需要準考證密碼等,在考試后要妥善保管這些信息,查分前提前準備好。查分后,若感覺高考分數有誤一定要向北京招生考試院申請復查。一、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網址2023年北京市的高考成績查詢網址入口網址是:北京教育考試...查看更多
北京市高考分數是考生和家長關心的重點,考生及家人查分時應認準教育部門指定的查詢方式及查分網址,不要輕易點擊手機短信里來歷不明的鏈接,本文小編幫大家整理了關于年北京市的高考成績查詢官網入口。一、北京市高考成績查詢網址2023年北京市的高考成績查詢入口官網是:北京教育考試院https://www.bjeea.cn/,考生可以在北京市高考成績放榜時進入模擬志愿填報查詢可以上的大學,高考助手模...查看更多
北京印刷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08北京印刷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36北京物資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21北京物資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