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談“一流大學”
要改變標準,先要贏得話語權
2018年1月,中山大學公布了一流大學建設方案。
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戰(zhàn)略安排。第一階段,是從現在到2021年,把學校建設成為穩(wěn)居國內第一方陣的高校;第二階段,從2021年到2035年,把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第三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使學校邁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過去的一兩年內,中山大學的改革引發(fā)了多次討論。最引人注意的,莫過于該校對本科專業(yè)所進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
2017年,該校對18個本科專業(yè)進行整合并暫停招生,再加上2016年調整或暫停的21個專業(yè),兩年內,中山大學調整了39個專業(yè),引發(fā)社會熱議。
2016年,該校校長羅俊表示,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有待改善,當時共有125個專業(yè),總量大,他希望能減到80個以內。
而根據2017年的招生情況,該校本科招生的專業(yè)數量已調整到77個。
針對學校的改革和未來發(fā)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一流大學的三個“首先想到”
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理解國家提出的雙一流建設?
陳春聲: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人,而且優(yōu)秀人才是整個國家建設與發(fā)展的基礎。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一系列“強國”的概念,在這其中,教育強國占據“優(yōu)先發(fā)展”的位置。而雙一流建設在教育強國戰(zhàn)略中,處于最頂端的位置,它代表了國家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最高水平。
事實上,雙一流建設與“211”“985”建設不同,它不是一個“工程”,而是一項要一直持續(xù)到本世紀中葉的長期任務,這與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到2050年要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間節(jié)點,是相一致的。
就具體目標而言,目前在不同的排行榜上,世界一流大學的前列,也就是在世界二十強大學排名中,美國占據了15到17個席位,英國占據兩三個,偶爾還會有歐洲或日本的另外一兩所學校。中國在這其中沒有一席之地。
如果中國真的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強國,我們就必須要有若干所學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即能夠排名前20。理想的狀態(tài),這個數字應能達到7到10所。
高考報考警校分數線是多少
時間:2024-09-19 08:0:342025年公布的全國高校第五
時間:2024-09-19 08:0:53高考社會考生報考軍校的條件
時間:2024-08-12 09:0:45社會考生報名高考的注意事
時間:2024-08-12 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