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師范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創辦于江蘇無錫的轉業干部速成學校,戰功卓著的劉先勝中將是第一任校長。1956年經國務院批準,轉制為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成立江蘇師范專科學校。1958年學校北遷徐州,1959年與徐州師范專科學校合并,成立徐州師范學院,當年起招收本科生,是當時蘇北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國高校布局調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指示:“徐州地區地域遼闊,要有大學”,學校因此得以保留。從此,學校扎根蘇北,艱苦創業,逐步發展。1989年,成立于1984年的第二所徐州師范專科學校并入我校。1999年,原國家煤炭部直屬中專校??徐州工業學校并入我校。1996 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學校更名為徐州師范大學。
在學校發展史上,有著名的漢語言學家廖序東教授,著名詩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吳奔星教授,戲劇家、中國古代文學史家王進珊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吳汝煜教授,教育家劉百川教授,心理學家張煥庭教授,歷史學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學家羅其湘教授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廖序東教授與黃伯榮教授共同主編的《現代漢語》教材,三十年來一直為全國高校通用教材,發行量超過500萬冊。50多年來,全校師生秉承先輩們創立的“崇德厚學,勵志敦行”的校訓,發揚“厚重篤實,艱苦創業”的校園精神,經過不懈努力,各項事業都有了快速的發展。學校占地2047畝,校舍面積78.06萬平方米(其中實驗室總面積1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11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77億元;圖書館藏書230萬余冊。學校現有泉山、云龍、奎園、賈汪4個校區,21個專業學院以及成人教育學院、技術教育學院(社區學院)和獨立學院科文學院,另設有1個直屬教學單位、40個校屬科研機構。學校從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F有66個本科專業,覆蓋十大學科門類;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8個和二級學科碩士點119個,并具有教育碩士、體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藝術碩士、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學校取得了碩士研究生推免權�,F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4244人(含科文7932人),碩士研究生2714人(含教育碩士786人)。學校是全國首批200
所“有資格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敝唬c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系,以舉辦國際課程實驗班和互認學分等方式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接收17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來校學習。半個世紀以來,學校已向社會輸送了十萬余名畢業生,一大批做出突出成就的徐州師范大學校友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興校之本。在現有的1353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18(其中博士生導師34人)、副教授44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06人。1名教師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名教師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名教師被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稱號,1名教師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名教師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3名教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9名教師獲得“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3名教師獲得“江蘇省高校教學名師”稱號,59人次為省政府“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38人為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61人為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7人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獲得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3個,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3個,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個。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