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人文學院教務系統入口:https://jwc.ccrw.edu.cn/
長春人文學院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長春凈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于1988年,歷經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兩個辦學階段。2020年12月,經教育部批準正式轉設更名為長春人文學院,至今已有34年的辦學歷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穆樹源教授為董事長,博士生導師呂英華教授為校長,付宏政研究員為黨委書記。
學校現有東、西兩個校區和雙陽校區,占地面積57.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有12個基層學院,47個本科專業,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醫學等9個學科門類。2009年起,先后與東北師范大學等6所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在校本科生12314人。
學校堅持以建成國內高水平民辦大學為發展目標,堅持“成功教育”理念,其核心是立德樹人,人人皆能成功,培養具有健康人格、獨立、富于創新精神的人才;以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強、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了“勤奮開拓自強育才”的校訓精神。
學校堅持專家辦學,教授治校,形成了一支以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為主體的專任教師隊伍。現有教師733人,其中專任教師691人。在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154人,副高級職稱的213人;博士119人,碩士442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比例達53%,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達81%。在教師隊伍中,有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編導、國家一級演員、吉林省教學名師、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吉林省突貢中青年人才、吉林省新世紀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等。有3人榮獲“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稱號,1人榮獲“吉林省高校新世紀科學技術(人文社科)優秀人才”稱號;全校有27名博士生導師,有31名教師被聘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導師;一批外籍教師常年在校任教。
學校堅持特色興校,人才強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成果豐厚。2017年獲批吉林省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同時獲批4個立項建設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擁有6個優勢特色學科。2018年12月,福祉學獲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新興交叉學科”。為服務國家和吉林省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學校不斷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形成了7個學科專業群。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特色高水平專業、省一流專業、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數量逐年遞增。2022年,音樂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會計學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組織申報的《綜合材料繪畫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獲批國家藝術基金,實現了我校乃至吉林省民辦高校國家藝術基金零的突破。近5年來,學校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17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39項。連續6年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國賽、省賽中共斬獲43個獎項。在全國獨立學院本科專業排行榜中,有3個專業全國排名第一,6星級專業1個;18個專業位列全國前10名,有25個專業全省排名第一。學校科研實力明顯增強,走在了全省同類高校前列。近5年來,共發表論文1315篇,出版學術專著、編著、譯著等各類著作36部,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8項,獲批省部級課題232項。獲批實用新型等專利70項,軟件著作權46項。擁有省部級科研平臺18個,學校被評為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把國家發展需要作為歷史使命,首開中國福祉教育先河。2008年中國社會化養老東北教育基地落戶學校。2010年率先在全國成立福祉學院,開設福祉方向本科教育,投資修建了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福祉實驗大樓;學校制訂了《創建福祉事業規劃綱要》,構建了福祉本科教育、福祉研究、社會化養老實訓基地、福祉從業人員培訓基地、社會化養老培訓中心和文化傳播“六位一體”的養老事業模式。2019年,社會工作專業納入國家“雙萬計劃”被評為吉林省一流本科教育專業;“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群”被評為吉林省轉型發展示范專業群。同年9月,全國首家“護理與照護教育實踐基地”在學校設立,在解決老年健康與護理照護等方面,邁出了實質性和關鍵性步伐。2020年,學校參與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實施計劃,依托智慧康養創新實驗室的5G傳輸技術,承擔“吉林省(通化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云平臺”重點專項與建設。目前,學校已成為吉林省乃至全國福祉養老事業發展的“智囊團”“庫”和“人才輸送基地”,初步形成了“醫養結合”“醫護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格局,走在了全國高等教育健康福祉人才培養領域前列。“福祉學”已經成為吉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22年,學校被確定為吉林省“休閑康養”現代產業學院協作體牽頭高校,提高了福祉特色品牌的影響力。學校是全省唯一承擔“國家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項目的民辦高校。
學校從辦學之初,就高舉國際化辦學旗幟,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合作辦學,不斷擴大合作交流渠道,先后與日本、美國、俄羅斯、韓國、新西蘭、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余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通過采取“3+1”“2+2”等方式聯合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優秀畢業生可以在國外“本碩連讀”。學校還引進國外名校的先進教育和課程體系、教材、教學方法,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和高水平外籍教師,參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先后聘請外籍教師150人次,一批外籍教師榮獲吉林省“長白山友誼獎”和“優秀外國專家”稱號。作為吉林省僅有的具有出國留學服務資格的民辦高校,學校堅持以對外漢語教育為主的外國留學生教育,形成了培訓特色。2009年以來,每年都有一批留學生來校學習漢語,學校的教學科研融入了國際化教育元素,在國外的影響不斷擴大。
大學讀兩個專業需要什么條
時間:2024-09-23 08:0:12國家勵志獎學金與助學金區
時間:2024-09-23 08:0:25國家勵志獎學金評審標準是
時間:2024-09-23 08:0:35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理由150
時間:2024-09-23 0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