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wǎng) > 教育新聞 > 正文
當時國家實行計劃經(jīng)濟,上大學意味著成為國家干部,農村娃可以吃上所謂的“商品糧”。于是,成千上萬的學子,浩浩蕩蕩地爭過“獨木橋”。但由于當時我國高等教育剛剛恢復發(fā)展,教育資源稀缺,高校錄取能力十分有限。
此后的1979、1980兩年,高考錄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錄取率才達到11%。
80年代外語納入總分引入標準化考試
回溯高考改革30余年來,考試內容的改革一直在不斷演變。恢復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試辦法,文理分科。由于準備工作來不及,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命題。文理兩類都只考政治、語文、數(shù)學,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在恢復高考的最初幾年,外語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總分,而是作為錄取重要參考。
1984年9月,英語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幾十年里,英語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考試科目。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針對高考傳統(tǒng)的命題方法和考試方式的缺陷,我國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1985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shù)學兩科的試點。1988年,這項改革試驗擴大到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5個學科,英語科則擴大到全國17個省(市、區(qū)),涉及100萬考生。
經(jīng)過由點到面的改革實踐,1989年原國家教委決定將標準化考試在全國推行。
大學讀兩個專業(yè)需要什么條
時間:2024-09-23 08:0:12國家勵志獎學金與助學金區(qū)
時間:2024-09-23 08:0:25國家勵志獎學金評審標準是
時間:2024-09-23 08:0:35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理由150
時間:2024-09-23 0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