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新學期起,北京市百萬中小學生有計劃地走出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北京市頒布的《中小學培育和踐行實施意見》,所有中小學要把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實踐學習列入課時計劃,時間不少于全部學時的10%。而實施這一計劃最主要的校外資源支撐平臺,正是北京市歷經6年精心打造的社會大課堂。
“社會大課堂已經成為北京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的新陣地。”北京市教委委員李奕說。
打破行政藩籬
教育部門與社會單位攜手育人
北京育才學校將每周五下午的4節課,全部用于開展學生綜合實踐課和各類校本選修課,課時占每周學生總課時的10%。該校初二(3)班學生辛上鈺的家長辛平說:“市教委和學校整合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免費讓孩子們走出校園開闊眼界,這種好事我們家長舉雙手贊成。”
在育才學校9月1日時長為3個小時的中國文化主題實踐課上,學生分成7個學習小組,根據事先確定的不同研究主題,跟隨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依次參觀經典館藏。后母戊鼎、金縷玉衣、唐三彩、宋朝古船……眾多聞名世界的文物成了這堂課的“教具”。一件件真實、精美、凝聚著古代中國智慧的藏品,記滿了學生們的筆記,不時引起孩子們陣陣驚嘆。
“從策劃到實施,這節綜合實踐課,學校只花了兩天時間,全靠社會大課堂項目這個平臺幫我們牽線搭橋。”北京育才學校副校長何戈說。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