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落實省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省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我國經濟發展中穩定經濟增長、化解過剩產能、防范債務風險、守住民生底線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當前,我省已進入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疊加的特殊階段,今年面臨的困難和矛盾將更加突出,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和大氣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總的看,河北發展的潛力和機遇也進一步凸顯。、國務院十分關心河北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必將極大地激發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環渤海地區正在成為中國最具潛力的新的增長極,我省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全面提速,必將成為帶動全省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必將為我省在區域經濟中發揮比較優勢、推動融合對接提供歷史性機遇;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必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全省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我們一定牢固樹立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法治思維,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進取意識、責任意識,奮力開創河北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把握環渤海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勢,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核心要求,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把新型城鎮化作為發展的重大潛力,把打好四大攻堅戰作為戰略重點,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堅定不移走綠色崛起之路,努力建設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實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進出口總值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1.2%、2.7%、1.2%和5.6%,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8.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以內。上述指標的設定,統籌考慮了抓改革、促調整、惠民生、防風險等各方面因素,既體現了需要,也兼顧了可能。需要說明的是,破解河北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首要的是轉變發展的指導。確定生產總值增長8%的目標,不再設置全部財政收入指標,就是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而是更加注重實實在在、合理增長的速度,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就業比較充分的速度,更加注重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成效的速度,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更加注重保護資源環境、突出綠色發展的速度,真正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引導到提質增效升級上來。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必須全力以赴抓好“改革、調整、鞏固、提升”四大任務。“改革”就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強大動力,進一步解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促轉型、惠民生。“調整”就是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一主題主線,切實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化解過剩產能、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改善生態環境。“鞏固”就是牢牢把握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一中心任務,有效發揮“三駕馬車”拉動作用,防止經濟換擋失速,做到穩中有為、穩中提質、穩中增效。“提升”就是牢牢把握創新驅動發展這一核心戰略,大力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可持續性。
三、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永恒動力。我們一定要堅持以改革統領全局,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確準確有序協調推進各項改革,最大程度地激活市場主體、增強縣鄉活力、破解瓶頸制約。
(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轉到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上來。進一步簡政放權,承接和落實好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省本級行政審批事項,制定并公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沒有進入目錄的一律停止審批。推行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啟動市縣級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省級和市縣機構改革任務,推進設區市和省直管縣政府機關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重點部門和窗口單位提質提效活動,實行“零障礙”全程協辦服務,嚴肅查處“三難”和“吃拿卡要”等行為。
(二)著力清除各種市場壁壘,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營造穩定、透明、公平的投資環境。推進投資體制改革,實行非禁即準、非限即許,堅決破除“玻璃門”、“彈簧門”,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領域。進一步清理規范現有政策,在稅費、融資、服務等方面,廢除對民營經濟的一切不合理規定。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實行投資主體零限制、注冊登記零收費。把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放寬市場主體注冊資本、住所登記條件,把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認真落實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強對重點民營企業的幫扶和服務,打造一批“民企航母”。
(三)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激發國有經濟發展活力。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促進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域外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合理增加國企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比例,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企管理人員的薪酬待遇。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提高國有資本證券化水平。強化企業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推進企業財務預算等重大信息公開,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穩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后勁。實施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若干意見》,讓農村土地資源、農村資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勞動力資源、農村流通、農村金融和城鄉良性互動機制活起來。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賦予農民對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流轉。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和加工業。鼓勵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市縣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促進農村產權公開規范交易流轉。
(五)大力推進財稅金融改革,強化經濟發展支撐保障。合理劃分省與市縣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和控制方式,清理規范重點支出掛鉤機制,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推進實施全面規范的預算公開制度。落實國家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全面規范稅收優惠政策。規范政府舉債方式,實施舉債核準和風險等級控制,加快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做好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工作。放寬金融行業市場準入,支持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支持金融機構到農村增設網點。加快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組建一批農村商業銀行。爭取更多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支持設立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
(六)積極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完善保障改善民生體系。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健全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建立科技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支持科研機構與企業聯手創辦科技園區,支持科研人員領辦創辦科技型企業,促進科研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有序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推進水、天然氣、電力等資源品價格改革,推行城鎮居民階梯水價、氣價制度,擴大農業用水終端水價范圍,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深化基層民主制度,提升基層自治能力。
(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拓寬開放領域,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有序開放,放開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搭建開放合作平臺,積極爭取國家在曹妃甸設立自由貿易區,推動石家莊空港、黃驊港申報設立綜合保稅區和在北戴河新區試行離區免稅政策,實施開發區產業倍增三年推進計劃,抓好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高新區建設,發展一批國別(地區)產業園。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推行產業鏈招商、精準招商、常態化駐點招商等招商方式,辦好香港投洽會、廊坊經洽會和特色產業展會,提高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積極擴大緊缺的技術、資源、產品進口,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給予資金支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優化對外投資審批程序,搞好對外投資信息服務,引導鋼鐵、建材等過剩產能有序向境外轉移,支持企業到境外建立穩定的戰略資源供應基地和生產制造基地,力爭全年境外直接投資增長8%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