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作用、胃蛋白酶作用、黏液作用、內因子作用。胃液是胃內分泌物的總稱。包括水、電解質、脂類、蛋白質和多肽激素。純凈的胃液是一種無色透明的酸性液體,pH值約為0.9~1.5。
一、鹽酸作用。由胃腺壁細胞分泌的鹽酸又稱胃酸。胃酸存在著兩種形式:一種為游離酸;另一種為結合酸,即與蛋白質結合的鹽酸蛋白質。二者的濃度合稱為總酸度,其中游離酸占絕大部分。
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轉變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為胃蛋白酶提供適宜的酸性環境;
②可抑制和殺死隨食物進入胃內的細菌;
③鹽酸進入小腸后能促進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分泌;
④分解食物中的結締組織和肌纖維,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易于被消化。
⑤與鈣和鐵結合,形成可溶性鹽,促進它們的吸收。
二、胃蛋白酶作用。胃腺主細胞分泌入胃腔的胃蛋白酶原是無活性的,在胃酸作用下,轉變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已激活的胃蛋白酶對胃蛋白酶原也有激活作用。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主要產物是膘和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但胃蛋白酶必須在酸性較強的環境中才有作用,其最適pH為2.0,隨著pH的增高,其活性降低。
三、黏液作用。胃內的黏液是由黏膜表面的上皮細胞、胃底泌酸腺的黏液細胞,以及賁門腺和幽門腺分泌的,其主要成份為糖蛋白。黏液覆蓋于胃黏膜的表面,具有潤滑作用,可減少粗糙的食物對胃黏膜的機械損傷。有的還認為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細胞既分泌很稠的黏液覆蓋于粘膜上,又能分泌HCO-3,黏液和HCO-3構成“黏液-碳酸氫鹽”屏障,此屏障可保護黏膜免受胃酸、胃蛋白酶及其它物質損傷。但如果飲酒過多或服用乙酰水楊酸一類藥物過多時,就可能破壞這種保護因素。
四、內因子作用。在人體,內因子是由壁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內因子與食入的維生素B12結合,形成一種復合物,可保護維生素B12不被小腸內水解酶破壞。當復合物移行至回腸,使與回腸黏膜的特殊受體結合,從而促進回腸上皮吸收維生素B12。若機體缺乏內因子,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影響紅細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