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說法是性相,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性就會產生差異。
出處:《論語?陽貨》:“子曰:‘性相也,相遠也。’”
注釋:(1)性: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純真本性。 (2):后天染積久養成的性。
語譯:出自南宋寧波大學者王應麟所著《三字經》譯: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純真本性,互相之間是接的,而后天染積久養成的性,卻互相之間差異甚大。
性相,相遠, 原文為“性相也,相遠也。”語出《論語?陽貨》。孔子所說的“性相”,是指人生下來以后,人與人之間的素質基本上是相的,并不因為貧賤富貴而有所區別。“相遠”的“”字,含有染、慣的意思,與“學而時之”的“”字,并非同一意義。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常常因為周圍環境不同,就有“于善則善,于惡則惡”的差別。孔子說“性相”“相遠”的本意在著重說明教育的必要性,并無肯定人性一定是善或一定是惡的意思。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