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財政支出重點向民生領域傾斜,云嶺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云嶺職工人才工程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深入推進,啟動實施“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培育工程,貸免扶補工作扎實開展,城鎮新增就業36.5萬人,扶持12萬人創業,最低工資標準再次提高。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現代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穩步發展,加快推進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籌建工作。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穩步實施,“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五年任務順利完成。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開展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加快中醫藥發展行動計劃。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主要險種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鄉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初步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快,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大力實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10件惠民實事全面完成。
(六)切實加強民族宗教工作
深入實施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興邊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等專項規劃,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創建工作部省聯席會議制度得到鞏固,實施了10個示范縣、65個示范鄉鎮、469個示范村建設項目,涌現出貢山獨龍江鄉、巍山永建鎮、昆明金星社區等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大理州和西雙版納州被列為全國首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和“十項精品、百名人才”工程初見成效。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藏區、邊境一線和城市民族工作持續加強。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妥善解決民族宗教領域熱點、難點問題,鞏固發展了各民族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
(七)有序有效開展抗災救災
一年來,全省經受住了地震、臺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考驗和挑戰。特別是盈江、魯甸、景谷地震發生后,在、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直接指導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沖鋒在前,全力抓好抗災救災。堅持把搶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緊急轉移安置和救治受災群眾,迅速搶修基礎設施,做好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防范工作,避免嚴重次生災害發生。及時開展衛生防疫,實現大災之后無大疫。落實“八包八保”等措施,全力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災區生產生活秩序良好,恢復重建工作全面展開,群眾生活安定、人心穩定。魯甸抗震救災成為我省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范圍最廣、軍地合作最好、投入力量最大的行動。景谷防震減災工作扎實有效,在震級高、震源淺的情況下損失小、傷亡少。全省抗災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八)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大社會治理工作力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深入開展食品放心工程專項整治,食品藥品安全形勢持續向好。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專項整治,嚴肅查處曲靖“4·07”“4·21”重大煤礦事故,安全生產責任制得到強化。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加快推進,社會化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進一步健全。依法維護征地拆遷中的群眾利益,妥善安置水利水電移民,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不斷完善。進一步強化公共安全管理,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效處置昆明“3·01”暴恐、晉寧“10·14”沖突等事件,持續開展第三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平安云南創建工作不斷深化,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
在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同時,我們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公務接待制度,全面清理超標辦公室和公務用車,減少和規范公務出國,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政風建設取得了新的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國務院和中共云南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滇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云南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區和海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省發展最困難的一年,雖經艱辛努力,但全省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仍低于年初確定的目標。這既受宏觀經濟下行、投資增長乏力、房地產市場調整,工業產品價格下滑、生產要素成本上升、企業經營困難、自然災害頻發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暴露出我們對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放緩估計不足,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措施落實還不盡到位等主觀方面的問題。
綜合分析判斷,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有待解決的問題。轉型升級步伐急需加快,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創新創業環境亟待改善。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居民增收渠道不多,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仍然較低,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任務繁重。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亟需增強,行政效率不高,不作為、亂作為、選擇性作為等問題仍然存在,一些領域腐敗問題突出。能否破解這些難題,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是對我們的嚴峻考驗。我們必須保持定力,積極作為,攻堅克難,扎實有序有效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創造新的業績,決不辜負全省各族人民的期望。
2025年全國兩會關于高考提
時間:2024-04-15 03:0:262025年全國兩會提案熱點養
時間:2024-04-15 03:0:53全國兩會十大熱點提
時間:2023-09-18 20:0:01全國兩會關于民生問
時間:2023-09-21 1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