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學院 - 學校介紹
-
2003
-
民辦
-
綜合
-
省教育廳
-
本科
-
湖北
-
0個
-
0個
文華學院坐落于“武漢·中國光谷”腹地,前身是創建于2003年的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2012年獲批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14年教育部批準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辦學思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辦學原則;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第一”的辦學宗旨,秉承“博學篤志、本立道生”的校訓;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和個性化教育辦學特色,確立“十年建校、十年發展、十年提高”的發展戰略,將學校建成高水平、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
辦學特色:學校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將“個性化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領學科專業特色發展、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特色戰略舉措。經過十余年的共同創造,構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三九”個性化教育模式,建立全程本科潛能導師制,完善三類學生培養體系,分步實施“三個一”行動,創設多維度自主學習空間,幫助每個學生立志成才。
教師隊伍:聘請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一批相關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和省級人才擔任學術帶頭人和管理者;積極引進和培養自有教師。現有專任教師折合近900人。自有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占95%,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占37%,雙師型教師占30%,專業帶頭人44人,整體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
辦學條件:學校占地面積1845畝,分武漢、紅安兩個校區。教學行政用房31.82萬㎡,全校運動場地面積5.82萬㎡,學生宿舍面積18.51萬㎡,固定資產總值132,205.80萬元;全校共有各類實驗室98個,擁有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233個;建有國家級眾創空間及省市級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孵化面積3500㎡;圖書館館藏圖書164.2萬冊。學校設施齊全、環境優雅,綠樹成蔭,紅楓成林,被譽為“武漢市高顏值校園”。
人才培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8135人,其中本科生15725人,專科生2410人。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與華中數控、中興通訊、金石興、嘉一高科等知名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10個育人平臺;獲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武漢大學生創業學院等多項榮譽資質。近三年,學生獲專利51項,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立項32項,省級立項87項;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50%以上,體測合格率85%以上;考取碩士研究生735名;在各類學科、文體競賽獲省級、全國性獎2313項;獲省市級以上志愿服務項目12項,涌現出“大學生自強之星”“長江學子”等一批優秀典型。2023年,學校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知識競賽、文體競賽,獲省市級以上1178人次,其中國家級416人次。在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共計6人次;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共計24人次。
學科專業:學校設有8個學部,開設44個本科專業,8個專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門類。設有基礎科學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部、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部、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部、城市建設工程學部、經濟管理學部、人文社會科學學部、外語學部等8個學部。現有本科招生專業44個,覆蓋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門類,形成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學科專業布局。
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培育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 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計劃項目3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2門;獲批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1個,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1個;獲批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基層教學組織5個;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2項,獲批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2項,獲批省級教研項目8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全校共有各類實驗室98個,擁有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233個;建有國家級眾創空間及省市級創新創業教育基地。
科學研究:截止2023年,學校建有9個科研基地,其中2個省級重點科研基地(中心),7個校級科研基地;建有18個科研創新團隊,其中8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0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截止2023年,學校教師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廳局級等縱向研究課題共計346項,學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89項;共承擔了295項橫向課題,合同經費5058.96萬元。近三年學校教師積極主動對接地方行業企業需求,承接橫向課題67項,單項經費超過100萬元的項目12項。2016-2023年,學校教師公開發表論文1520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論文473篇,三大索引收錄194;出版著作共計66部;獲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武漢市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獲得授權的專利共計77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
國際合作:學校秉承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素質教育優良傳統,營造大學人文氛圍,開設了“院士、名人、企業家”講壇,楊叔子、李培根、羅俊、李德仁、楊家福、葉朝輝等20多位院士、校長與學生交流50多場次,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形成了良好學風。學校通過推動多種國際游學、海外實踐,建設綜合、立體的國際交流和深造體系。學校也積極聯絡海外高校,與英,澳,日,韓等國家近20所高校建立了中外聯合培養平臺。同時,學校還開展了高校國際交流的交叉學科課題研究,與英國南威爾士大學共建創新科研團隊;建立日語海外實習基地;引進美國常青藤高校線上交叉課程。
社會聲譽:學校生源質量與就業率居湖北省同類院校前列。近三年,首選物理、歷史科目的錄取分數線居全省同類民辦院校前列,新生平均報到率達95%以上,平均初次就業率83%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據第三方機構調研顯示,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對我校滿意度均在90%以上。個性化教育辦學特色獲得潘懋元、顧明遠等知名教育專家高度評價,學校連續五年在廣州日報應用大學排行榜中位列湖北民辦本科高校第一位;連續三年被新華網評為“中國社會影響力民辦高校”和“中國社會影響力就業典型高校”;連續多年在校友會“中國民辦大學百強”排行榜上位居前二位,榮膺“中國六星級民辦大學”;“學習強國”《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學校辦學特色與典型經驗。